高温炙烤下,有一池清水,供人嬉戏游泳,自是一件爽心乐事。比如,今年7月1日开始,烟墩游泳池免费向村民开放,每天吸引着本社区近100人前来游泳。
游泳是夏季农村最传统的休闲项目之一。随着政府对水源地保护力度的加强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,之前被村人视之为天然泳池的水库、河道、湖泊等均设置了“禁泳令”,无处可泳,“旱地鸭”遍地已成现实。许多农村娃为应付体育中考,进城学泳技,和城里孩子争夺缺稀的泳池资源。而那些外来务工人员以及他们的子女,为贪图方便,视“禁泳令”于罔闻,私自下水,导致溺亡事件频发。烟墩本着人性化角度思考问题,免费开放游泳池,实为群众办了件实事,值得一表。
我们无法获知当地社区为让泳池正常运转的前期与后期投入情况。众所周知,修建标准化或相对标准化泳池少则十多万,多则几十万,这部分资金一般都由政府投入。泳池投入使用后,后期维护又是一笔不菲的开支,因投入严重不足,直接导致农村泳池暂停歇业、挪作他用、抛之不用的现象时有发生。即便勉强支撑运行,因缺少必要的引导和有序化管理,一个泳池几百号人扎堆也是常事,泳池成为各种疾病交叉感染的危险场所。尽管每隔几小时放一次水,泳池卫生还是无法真正得到保证。资金的缺少,也使地方在泳池管理方面能省则省,且多聘请未经过专业培训的农村人员为主,面对呛水、溺水等突发事件,因管理失位或经验不足导致延误抢救时间的事例也偶有发生,浙江农村泳池的“生存状态”令人堪忧。其“公益”的特性极有可能成为地方甩不掉的包袱。
如何走出困境,盘活农村泳池,当务之急是在维持“公益”性的同时,引入“低价运营”机制。相对于城区,农村泳池具有水质优良、空气清新、环境优美等优势,在城区泳池处处喊挤,休闲游日益成为市民首选的背景下,农村泳池孕育着巨大的商机。作为地方管理部门能否转换思维,改变关起门来办泳池的做法,采取企业或个人共同出资经营的办法,做大做强做精浙江泳池产业?如能扩大泳池规模,建造停车场、淋浴房等配套设施,培育一支专业化的管理队伍,并主动迎合周边市民乃至外来游客的需求,开发如水上乐园、专业游泳培训等服务项目,适当收费经营,这既可以减轻地方财政压力,也能有效提升泳池服务品质,何乐而不为呢?当然,具体怎么收费,还得要由工商、物价部门核定,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,不妨开个听证会,听听各方意见。运营方每年也应对泳池运营成本进行阳光公示,让村民能一目了然。
浙江泳池设备首选杭州海韵泳池工程有限公司